校园文学

校园文学

首页 > 校园文学

蒋勋:我们为什么要一直赶路?
2021-11-30

蒋勋:我们为什么要一直赶路?

01 交通工具改变空间感

工业革命以前没有蒸汽机,没有汽车、火车,人类的步行空间范围非常狭小。

各位朋友如果去巴黎旅行,会觉得这个城市大得不得了,从中心点坐地铁一两个小时以后还在大巴黎的范围当中。最早的巴黎有多大?大家知道有一条塞纳河,河当中沙洲上的圣母院是著名的观光景点。圣母院所在的岛法文称作cité,就是英文的City,岛周边有一圈围墙,这个范围就是最早的巴黎市。你会不会吓一跳,原来最早的巴黎是这么小!

微信图片_20211130135742.jpg

以前大部分人没有交通工具,出外全靠步行,贵族或有钱人才可能骑马或者驾着牛车,可是牛车的速度也很缓慢。所以在当时,城市的比例跟空间都不会太大。

可是随着工业革命,这个城市扩大了好几百倍,因为蒸汽机使得交通工具的速度加快,我们整个空间感完全改变了。

印象派中代表性的画家莫奈有一幅作品《圣拉萨火车站》,场景就是巴黎圣拉萨火车站内,一个冒着黑烟的火车头向前直冲过来。印象派可说是第一代享受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画家,他们觉得火车好美,连闻到火车喷出来的黑烟都觉得很兴奋。

微信图片_20211130135746.jpg

我们今天大概很少会有人跑到火车站去闻火车的味道,可是当时他们觉得火车带来了一种快乐,这个快乐就是速度感,让你有空间扩大的感觉。

所以工业革命最早带来交通工具的改变,使得我们的空间感整个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。

02 我们为什么要一直赶路?

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,人口大量密集到城市中,开车族越来越多。一段时间每个人谈到这些大城市的交通都觉得行不得也,老被塞在路上;还有个难题是停车位难求,大家绕来绕去可能一个小时后还找不到位子,于是生活的品质、心情的焦虑,都因为行的阻碍而发生了。

交通部分发生阻塞,好像我们的血管被堵住一样。“行”的畅通,绝对是决定城市美学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一个城市中如果大家开车塞成一团不能动弹,大概没有办法谈到“美”这件事吧!

微信图片_20211130135748.jpg

“行”这件事情不见得只有开车而已。大家会不会觉得在船上看到的景象跟坐火车、开车是不一样的?我看过最美最美的高雄落日是在台澎轮上,三点钟从澎湖上船,进高雄港时正好是黄昏,那时海上最美的晚霞景象我一辈子都忘不掉。

所以我会觉得交通带来的美学常常给人很大的感动,尤其是海岛其实可以借助交通工具发展出丰富的美学规则出来,也许是步行、骑马、船、车子等,都内含着不同美的感受跟节奏。

老电影里我们看到以前人在码头送别时,会从船上丢下一根纸线和码头牵系着,随着船慢慢离开时那根线就断掉了。电影《泰坦尼克号》就有这样的镜头,离别变成一种美学,一种人跟人告别情感的方式。

微信图片_20211130135751.jpg

1972年我第一次离开台湾的时候,全家人都来送行,我脖子挂上好几个花环,然后一直拍照,所有的人都哭成一团,就觉得这个人以后再也回不来似的。那时我们也会觉得告别这件事情有一个仪式,好像有很多的舍不得。现在大家可以常常去出行,根本不当一回事,似乎也缺乏一种真正告别的情感。

可是现在事物的速度越来越快了,我们在追求快速度的同时,往往忘掉了保有一种心情。当可以快,但你可以选择慢的时候,这才是一个行的美学。

有时候我会对朋友说:“既然你平日开车惹了一肚子气,周休二日时你可不可以放弃开车,去走一走路?”

我觉得其实“行”可以改变我们很多的心情,它让你觉得生命并不是从生到死要拼命赶路。

微信图片_20211130135753.jpg

我们为什么要一直赶路?

我们为什么不停下来?

我最喜欢的一种古代建筑是亭子,它就是告诉你不要再走了,你“停”下来,因为这里风景很好,你看一看风景吧。所以特别注意一下,速度快,并不是进步的“行”的美学。

盲目地追求速度感、盲目地追求一种空间的改换,最后也可能变得更为茫然或者一无所得。

03 漫走人生路

我觉得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世代这么幸福,可以在短促的一生当中同时拥有这么多生命的不同经验。一年当中,我可以一下飞巴黎、一下飞东京地到处去旅行。

微信图片_20211130135756.jpg

有时候看到朋友想在假期中规划旅行,这种想法当然无可厚非,因为平常上班忙碌,总希望能借此逃开,转换不同的生活经验。

可是我想很多朋友都应该有这样的经验,参加到奇奇怪怪的旅行团,到当地之后各式行程像赶鸭子一样拼命地赶时间;回到家的时候,可能自己都在怀疑到底有没有去过那个城市,因为印象非常淡薄。

我特别举一个例子。我在巴黎读书时,打工担任当地的导游。当时的欧洲旅行团经常安排一个月玩十八个国家,大家马上可以算得出来,每个国家平均待不到两天。

他们连下车的机会都很少,我讲左边风景,他们的头就看左边;我讲右边,他们的头就看右边。我从后照镜里看到来自故乡的这些人时,其实产生出一种同情,我真的很想仔细地为他们介绍巴黎,可是时间实在太短促了。

到埃菲尔铁塔前,我在车上尽量说明相关历史,到达后让大家下车拍一张照片,五分钟以后就上来,他们就冲下去然后再冲上来。

微信图片_20211130135758.jpg

进到卢浮宫,那里收藏几十万件艺术品,可是我们只能看三件,就是达·芬奇的《蒙娜丽莎》,以及古希腊的《胜利女神像》、《米罗的维纳斯》。这三件艺术品摆放的位置距离很远,所以你就看到一个团体在卢浮宫里面小跑步,到目标物之一赶紧拍一张照片,接着说“走!再看下一个!"

忽然我会觉得这样的旅行、这样的速度感、这样一种所谓对美的“贪婪”......对不起!我用了“贪婪”这个词,因为我觉得好像来不及要看更多、更多东西的时候,其实有点像填鸭的方式,什么都没有消化。

我们当然感谢交通工具,帮助我们可以更丰富地认识这个世界,可是不要忘记,不要变成交通工具的奴隶!

微信图片_20211130135801.jpg

在安排假期时,可以安静下来多做一点思考:我是不是要跟大家一样去凑热闹?

其实所有的美学都在于自己的心境。如果我们的心境没有办法维持一个比较悠闲的状况,那么衣食住行拥有再多的物质性的改善,也不见得就会带来满足感。

所以也祝福很多的朋友,当我们提到“行”的时候,特别注意一下人们如何在拥有最快速交通工具的同时,仍保有自己永远可以缓慢散步的心情,这两种情况其实互不冲突。因为如果不处于步行的悠闲当中,我将只是匆匆越过这个城市,而没有欣赏到它的美好。

如果从诞生到死亡是一条高速公路,那么我宁可另辟蹊径。人生只有一次,我为何要那么快走完全部的路程,我觉得可以慢慢地走,每一段过程、每一分、每一秒,都可以停下来做一点观看、做一点欣赏。

点赞 0

踩踩 0